講鬥句,學閩南語 黃恬昕
過年新正,新學級拄開始。閩南語課,我予學生囡仔看閩南語唸歌,≪唸啥物歌≫。這是舊年拄過身的人間國寶--楊秀卿藝師,佮伊的藝生儲建智翁某講的故事,〈李哪吒大鬧東海龍王〉。這个影片是in佮「虎尾科技大學」合作,閣衝對外國去,著德國的「紅點設計大獎」。
除了低年級有的囡仔先備智識較欠缺,有的煞講誠無聊以外;中,高年級學生攏看甲蓋歡喜!因為唸歌自頭到尾攏有鬥句,影片有圖有字閣心適,囡仔反應誠好。
看煞,我用一寡仔時間來共囡仔解說。台灣唸歌,用閩南語,用七字仔,用月琴佮大廣絃仔伴奏,那唸那唱,伊對古早時代的明朝,四,五百年前就有矣。論真來講,唸歌藝術來到台灣社會,經過遮濟時間,已經成做台灣這塊土地特殊的藝術矣。
講鬥句是過去台灣人講話的慣習。首先,我對阮阿媽講起。阿媽毋捌字。有一擺,我嫌講:「阿媽,厝裡的樹欉佮花栽哪攏無開花?」阿媽聽著,隨應講:「戇孫仔,花無百日紅,人無千日好。」
以早,拄著年仔節仔,攏愛家己刣雞刣鴨。我看著阮阿母共雞仔掠咧,那掣雞頷頸毛閣那唸,講:「做雞做鳥無了時,緊緊去別位出世,出世好額人囝兒。」
若是媒人婆講鬥句就愈厲害矣。親情做成,就愛講:「新郎新娘雙雙閣對對,囝囝孫孫萬年大富貴。」新郎來敬酒,愛講:「燒酒啉予焦焦焦,祝你明年做阿爸。」新娘敬茶,著愛講:「食茶食甲甜甜甜,予你明年生後生。」
講鬥句學閩南語,較緊,閣較心適。
打馬膠 黃恬昕 張壽仁 打馬膠的由來,一說乃美國 約翰·凡·涅斯特·打馬字牧師 ( Rev . John Van Nest Talmage ,1819年-1892年)引進台灣。 另一說法,主張與日文 ターマック (Tarmac)有關。又有說者,前述皆非。 眾說紛紜,筆者以為,當與 英文Tarmac 有關。Tarmac (停機坪) 乃柏油商標。提到Tarmac 就知道是柏油(asphalt)。 柏油如膠似漆,故曰「 膠」 。又, Tarmac,「k」為無聲,是以讀「Tarma 膠」,即「打馬膠」。 按:王秀容教授賜教,英文字根tar 、mac乃柏油、瀝青之屬。
留言
張貼留言